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靖边县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王一晓。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靖边县黄蒿界镇党委书记邱小明。邱书记,您好!请您和网民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邱小明: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我谨代表黄蒿界镇党委、政府和全镇干部党员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也诚挚欢迎大家为黄蒿界镇的发展建言献策。
主持人:邱书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对于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具有关键作用。请问黄蒿界镇在特色产业的整体布局上有哪些规划?在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又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新举措呢?
邱小明:发展特色产业是黄蒿界镇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我镇坐拥227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耕地面积6.7万亩,林草覆盖率高达70%,发展农牧业优势突出。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是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50多年的养殖历史。目前,我镇羊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羊子年饲养量稳定在16万只左右,户均存栏约145只。全镇80%以上养殖户配备标准化养殖圈舍和草棚,群众养殖积极性高,技术体系成熟。更重要的是,羊产业已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养羊收入占比超过70%。立足这一坚实基础和区域优势,我们明确了“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羊”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把“兴一个羊产业,富一方老百姓”作为核心抓手,选育出核心品种——陕北细长绒型白绒山羊,持续做强做优陕北白绒山羊种羊这个特色产业,全力助推镇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兴一个羊产业,富一方老百姓”,这个说法非常切合实际,我们也注意到,靖边县委县政府正大力推动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种羊提质增效,请问镇党委是如何落实县委县政府要求,聚焦“种羊”这个核心资源,通过哪些关键举措,将品种优势转化为富民产业,这其中最具突破性的转折点和创新实践是什么?
邱小明:您提出的“种羊”资源,确实是我们产业发展的核心命脉。镇党委深刻认识到,“陕北细长绒型白绒山羊”这一独特地方良种,是黄蒿界的宝贵财富和产业突围的关键。我们紧紧抓住靖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种羊提质增效战略机遇,将党建引领深度嵌入种羊产业升级全链条,核心是抓住了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重心从“传统散养”向“现代种业”的升级。过去,我们虽有规模和群众基础。但存在养殖粗放,品质下滑,种源良莠不齐、品牌价值低等瓶颈,县委的战略部署坚定了我们“种羊先行、以种促产、以种富民”的方向。这一统一认识和战略转型是破局的首要转折点。
二是党建引领组织创新。我们成立了“先锋领航·产业联创”集体经济产业联合党委,由镇党委牵头,联合县畜牧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龙头企业,组建黄蒿界镇陕北白绒山羊联创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政策、技术、资金、市场等资源整合“指挥部”,打破了条块分割。
三是平台建设与科技赋能。2023年,我们争取县“一镇一园”项目,投资194.35万元建成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良种繁育基地,引进特一级种羊120只,建立核心种群,完善了谱系档案,推行“镇村联建、企业托管、农户参与”规范化养殖模式。2024年,我们继续争取资金196万元,建成全市首家绒山羊良种选育实验室及人工授精站,配备羊用电子采精仪、精液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支撑下,构建了 以良种繁育基地为中心、选育核心种群为骨干、扩繁群为基础、人工授精站为技术支撑的“三群一站”现代化良种繁育体系。目前特一级种羊扩繁至386只,培育核心育种户90户。
值得高兴的是,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良种繁育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示范基地”,这个项目的承接极具分量,也非常难得。总体来说,这个核心创新实践就在于,我们以县委战略为指引,将发展重心锚定“种羊”核心资源,通过跨领域联合党委和合作社,高效整合资源,系统推进了“产业兴羊、数据选羊、科技育羊、智慧管羊、平台卖羊、故事讲羊”等系列工作,最终将种源优势转化为富农实效。
主持人:邱书记,从资源禀赋到良种繁育的跃迁,路径清晰、成果显著!您刚才还提到的“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羊”,这16个字路径,精准勾勒了黄蒿界产业振兴的蓝图。请问镇党委是如何以党建为统领,打通“山、水、田”基础资源向羊产业动能转化的关键链条?特别是在确保羊产业富民成效的可持续性方面,有哪些创新探索形成了系统机制?
邱小明:我们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全局,以“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羊”16字路径为指引,通过五大融合举措,系统打通“山、水、田”资源向羊产业动能的转化链条,并筑牢富民成效的可持续根基。
一是理念融合,引领“减量提质”新变革。我们以党建凝聚共识,大力推广“生态优先、舍饲养殖、为‘羊’而种、以草定畜、适度规模、农牧循环、技术支撑”的现代化生产理念。通过良种选育提升单产、全面推广标准化舍饲圈养,实现“羊子减量提质”。
二是生态融合,探索“绿富同兴”新模式。一方面通过沙源治理变资源,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我们按照“镇村企共建、乔灌草结合、生态经济兼顾”的思路,在五合村、大界村沙源区,高效完成3300亩樟子松栽植,并科学套种柠条、苜蓿等优质饲草。这不仅固沙增绿,更形成年产1500吨饲草能力,可满足1.3万只羊子的舍饲需求,变生态包袱为产业资源。一方面通过林权改革活资源,我们在马季沟村试点,创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经营权、使用权收回集体统一经营管理。这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实现了林草资源的科学管控和可持续利用,激活了生态资产,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三是种养融合,做强“饲草粮仓”硬支撑。我们将“田”的潜力聚焦于服务“羊”的后劲,扎实推动玉米产业强镇建设。重点实施大界玉米“吨半田”示范项目,集成应用良种良法;争取300万元建成3万亩“吨粮田”,持续优化高产技术模式。目标直指打造稳定、优质、充足的饲草料基地,为羊产业规模化、舍饲化提供坚实的“口粮”保障。
四是基建融合,筑牢“循环发展”强根基。过去三年,我们下大力气补齐产业短板,建设超3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道路超60公里。全力推进农网改造,三相电直通农户家门,提升机械化和饲草加工效率。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圈舍改造、种羊引进、饲草机械购置。这些系统性投入,构建了“水电路田”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为高效农牧循环模式落地提供了“硬支撑”,效能已初步显现。
五是人才融合,注入“创新驱动”源动力。我们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玉林教授首席专家团队等17名高层次人才,常态化驻镇指导。同时大力培育本土“土专家”,如我们镇许耀宏、贺虎林、李楠等技术能手,他们在专业赛事和论坛中崭露头角,成为带动群众的技术中坚力量。2024年,镇经济联合总社获评“榆林市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标志着我们人才引育工作获得市级肯定。
总体来说,确保羊产业富民成效可持续的关键,在于我们以党建为轴心,系统性地将“山、水、田”资源禀赋,通过理念革新、生态价值转化、饲草基地强化、基础设施升级、人才科技赋能五大融合实践,转化为支撑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形成了生态友好、科技驱动、基础扎实、人才支撑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主持人:邱书记,我们有了这么突出的种质优势和扎实的产业支撑,最关键的一环,是如何将这些优势真正转化为老百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富一方老百姓”的目标落地生根。请问镇党委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途径,确保产业发展的红利最大化地惠及广大群众?
邱小明: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目标。我们的任务就是“做给群众看,领上群众干、带着群众赚”,镇党委紧扣“降本、提质、增效、普惠”四个关键,通过三大创新机制,将种质和产业优势实实在在转化为农民收益。
一是普惠种源富农户。依托“三群一站”体系和人工授精技术,高效扩繁优质种羊。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创新“镇联合总社购种羊 - 核心户繁育 - 带动普通户”模式,联合总社年利润(预计20万元)全部用于购买优质种羊,分发给核心育种户繁育,三年回本,大幅降低普通养殖户获取良种的成本和门槛。三年内帮助300余户养殖户完成种质改良,提升全镇羊群价值(特一级种羊后代均价超5000元)。
二是科技赋能增收入。构建“五级专家+西农大团队+本土羊专家”常驻服务网,全覆盖指导,服务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推广科学养殖技术(配料、饲喂、防疫、智慧化),提升羔羊成活率、提升羊肉品质和单体产绒量,实现“减量提质增效”,让每只羊更值钱。
三是强基降本抗风险。推广玉米高产技术,保障优质低价饲草稳定供应。推进农网改造、三相电入户,提升饲草加工机械化,解放劳力,降低生产成本。饲草自给+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为养殖户提供稳定收益基础,增强抗市场波动能力。
总之,我们通过惠农良种让农民养好羊,科技赋能让羊产出更高价值,强基降本让养殖更稳定更省钱,多管齐下,确保产业发展的红利最大范围、最可持续地装进群众口袋,扎扎实实兑现“富一方老百姓”的承诺!
主持人:邱书记,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看到了黄蒿界镇羊产业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清晰路径。站在新的起点上,请您描绘一下镇党委为羊产业擘画未来的新蓝图。特别是在种业振兴、富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以及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方面,未来会有哪些举措?
邱小明:站在新起点,黄蒿界镇锚定“陕北白绒山羊种源高地、优质羊肉加工基地、绿色发展典范”的总目标,未来三到五年,将重点在三个领域实现质的提升与突破。
一是种业筑基,核心突破。用三年的时间建成省级育种场、力争五年时间通过国家级保种场认定,打造国家级陕北白绒山羊种羊核心供应基地。深化“三群一站”体系,强化与西北农林科大合作,运用现代育种技术,重点选育细长绒型、多胎型两大核心品系。持续筹办陕北白绒山羊赛羊大会暨种羊交易大会,提升种羊品牌影响力。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化种羊繁育产业园,吸引优质企业合作发展。
二是双轨富民,链式升级。构建“种业高附加值链”与“肉羊高效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双轨”模式,建立更稳固、更普惠的联农带农机制,确保持续增收。一方面做优做强“种业链”,依托集体经济、核心场,专注高端种羊、遗传物质、技术服务输出,打造地标性优质种源输出地;一方面“肉羊链”提质增效:支持普通养殖户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养殖,着力补齐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短板,开发冷鲜肉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由“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提升整体效益。同时要完善利益联结,确保产业红利最大范围、更可持续地惠及农户。
三是品牌塑造,价值跃升。显著提升“黄蒿界种羊”和“黄蒿界羊肉”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链综合效益的稳步增长,构建“良种繁育-羊子交易-肉羊养殖-加工-冷链-营销”全链条体系。加快种羊实验室CMA资质认证进程,增强技术支撑和创收能力。系统总结“黄蒿界模式”,贡献区域发展经验。
我们的愿景是将黄蒿界镇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种源高地、优质羊肉生产加工基地和农牧循环绿色发展的典范乡镇,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最终实现“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治理优、乡风淳”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主持人:非常感谢邱书记带来的精彩分享和未来展望,让我们对黄蒿界镇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我们举办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节目,就是为了通过媒体这个桥梁,将我县重点单位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向公众公开,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所以也请广大观众和网友积极互动留言,共同助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感谢邱书记,我们下期见。
邱小明: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