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民互动>在线访谈>正文
2020年黄蒿界镇在线访谈
访谈日期:
2020-11-17 10:00:00
访谈嘉宾:
刘静
访谈简介:
欢迎收看靖边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黄蒿界镇党委副书记刘静。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靖边县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李茹玉,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黄蒿界镇党委副书记刘静,有请刘书记跟网民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刘   静: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好!

【主持人】:好!刘书记,首先请您介绍下黄蒿界镇基本情况。

刘   静:黄蒿界镇地处靖边县北部风沙滩区,距离靖边县城37千米。全镇总土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资源广阔,境内有黑河、二道河两条流域,水资源丰富。G65包茂高速、204省道、靖神铁路、野淌路、苦巴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靖边县的“北大门”。全镇下辖6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54户9078人。全镇现有耕地6.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近7亩,有林地19万亩,人均占有21亩,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主导产业以羊子养殖,马铃薯、瓜果种植为主,年羊子饲养量稳定在16万只左右,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92元。2016年以来,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主持人】: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由于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请谈一谈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黄蒿界镇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的关系。

刘   静: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黄蒿界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所有班子成员、各支部书记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和建立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稳当前”与“谋长远”统一起来。“稳当前”就是要多措并举,狠抓疫情防控,全力保障全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为生产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复创造必要条件。一是组建队伍,强化防控力量。成立6个工作组,组建“五支队伍”,设立6个劝返点,实行24小时登记制度。二是划分责任,构建监督体系。制定分级包抓制度,实行镇领导包村,网格员包组,党员群众10户为一单元包户制,开展“地毯式”摸排,实现100%摸排全覆盖。三是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了“互联网”群众监督举报机制,镇、村、户三级联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实行了腾讯小程序无纸化办公机制,既降低了因人员聚集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又提高了监督、摸排的工作效率。四是全力调度,保障物资供应。镇政府累计投入10余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宣传以及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

“谋长远”就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镇科学研判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全力组织各行业复工复产,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2020年,我们始终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统揽全局,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既定目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坚持党建引领,继续以县委“一抓二促三必须”工作机制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按照“两河四岸一中轴”川字形经济发展框架,重点发展畜牧、瓜菜、林果、旅游、餐饮“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将黄蒿界镇建成陕北地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区;陕北地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核心区;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首选区;企业投资农民创业综合环境必选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以来,我镇立足实际和产业基础,通过及时调整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按照“稳粮、强畜、优菜、扩果、兴农”的思路,一是要全力打造陕北白绒山羊养殖特色畜牧业,结合榆林市羊子养殖“双千万”工程,我镇建立万只湖羊养殖场1处,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湖羊养殖产业。二是要发展高效、生态、立体农业,在马季沟村实施高标准稻田种植1000余亩,在此基础上发展稻田养蟹。种植瓜菜10000亩,马铃薯10000亩。三是积极发展采摘、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山地林果业1000亩,黄花菜200亩,草坪1000亩,中草药2000亩,建成万亩常青园1处。四是要全力打造知名度、美誉度高的黄蒿界农产品品牌,比如黄蒿界镇甜瓜、大块羊肉以及“好农夫”羊子产品。五是要启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拓展营销渠道,积极推进物联网开发,让黄蒿界的农产品走向市场,赢得效益。

【主持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请您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刘   静:我镇现有建档立卡96户293人,其中脱贫巩固户68户243人,贫困户28户50人,贫困发生率0.6%。2020年计划全部退出清零。综合分析全镇现有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为因残和缺劳力,因残致贫占64%,因缺劳力致贫占29%。

几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两大方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通过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带贫益贫效果。2019年,马季沟、贺阳畔、高升三村集体经济项目各收入3.6万元。为增强村集体经济活力,与贫困户签订分红协议,将60%的收益分给贫困户,而剩余部分将用于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通过“十大帮扶行动”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产业扶持方面,投资75万元,完成48户产业扶贫项目。就业创业方面,累计安置公益性岗位11人、特设公益性岗位6人。组织参加驾驶员培训25人、装载机技能培训2人。组织实用技术培训10次。易地移民搬迁方面,全镇易地移民搬迁户38户,均已装修入住。危房改造方面,实施危房改造26户,补助63.89万元。生态扶贫方面,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4人,涉及退耕还林贫困户2户,涉及生态公益林贫困户53户。健康医保扶贫方面,全镇所有贫困户人口均参加新农合及大病保险,严格落实医疗报销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教育扶贫方面,全镇5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照要求发放教育补助资金,无辍学学生。综合性保障方面,全镇有建档立卡低保户52户229人,特困供养户20户28人,确定兜底对象为24户36人。小额信贷方面,全镇发放小额贷款45户76.5万元,均未出现延期现象。助残行动方面,全镇现有残疾人2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32人。按照要求,严格落实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助资金。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以来,大力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请您谈谈黄蒿界镇如何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

刘   静:从2017年开始,我镇将农村改革的顶层设计与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结合,率先在马季沟村开展“三变改革”,完成了村委及7个村小组清产核资、股权设置、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和机构并颁发了登记证书,将全村7个村小组耕地10497亩、林地39200亩、树木22000棵等全部收回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经,按股分红,逐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2019年马季沟、打雁峁、鲁家湾等7个小组人均分红分别达到5000元、3200元、2400元、2300元、1700元。马季沟村被榆林市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综合改革先进村”。今年,我们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产权制度改革,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改革所产生的红利。

在全面推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我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镇马季沟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标杆村,五合村、庙湾村被评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8年市县安排我镇马季沟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奖补资金717万元。奖补资金主要用于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或建设。完成村口至村委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等五个相关项目,完成了村委旧学校改造硬化、墙面美化、室内装饰、硬化砖路、水泥路、安装太阳能路灯、阳洼窑则和白家沟土地整理项目、杨家沟和冯家沟的风貌改造和户厕改造60户等八项工程。安排我镇五合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奖补资金320万元,完成了五合村广场、街道风貌改造和污水处理厂两个项目。

2019年市级尾欠奖补资金850万元,其中650万元用于建设马季沟村高标准稻田项目(含土地平整、新建拱水坝一座、维修拱水坝2座,新建U型渠道)、新建渠系建筑物(出水口60个及其他设施)、新建机耕路约1100米等项目;马季沟村白家沟高抽站一座及附属设施;马季沟冷库(5门,约36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马季沟村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及附属设施建设;马季沟村阳洼窑则砸砖路等。剩余200万元用于建设五合村风貌改造三期及尾留工程、电力改造。2019年市县安排我镇庙湾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奖补资金300万元。用于建设庙湾村污水处理厂,张窑则和大疙瘩两个村小组的砖路硬化,王家湾小组23户风貌改造。

【主持人】:黄蒿界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请您结合2020年重点项目谈一谈,两者是如何衔接的呢?

刘   静:脱贫攻坚重点解决贫困群体的温饱问题;乡村振兴通过为贫困群体提供更稳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机会,进一步有效巩固脱贫攻坚的政策成果。要想脱贫攻坚工作要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我们要统筹好、谋划好,结合镇、村实际,建立一套合理的工作机制以及管理机制。1.为实现精准扶贫对象与乡村振兴主体有效衔接,我镇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大胆探索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与乡村建设模式。为此,我们建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家庭农场+贫困户”等发展模式,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带贫益贫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运行良好,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2.我镇高度重视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发展壮大辖区6村集体经济凝聚农户利益、共享乡村发展红利。

2020年,我镇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稳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一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榆林市羊产业发展“双千万”工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黄蒿界镇引进了靖边县珂洋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个集种植和养殖为一体全产业链的农牧公司,计划在马季沟村建立“万只”湖羊养殖场一处,湖羊养殖场为助力脱贫攻坚,建立了长效的带贫益贫机制,充分吸纳全镇符合条件的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湖羊养殖产业当中。贫困户人口可以通过在养殖场打工获得收益。养殖场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种羊、回购肉羊等方式保障贫困人口的稳定收益。二是结合乡村振兴项目,马季沟村争取300余万元,对1000余亩农田进行整合改造,建立高标准稻田,建立拱水坝2座,建立U型灌溉水渠10公里,逐步完善了灌溉系统。稻田建成后,种植稻花香水稻,每亩可产水稻900余斤,产出大米500斤,亩产净收益可达8000元左右。后期将进一步探索稻田螃蟹养殖业,发展立体、高效、生态农业。三是实施残次林改造项目10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10000亩。四是完成黄蒿界镇五合街道、庙湾街道天然气气化工程,完成供销社门前铺装面工程。

黄蒿界镇党委、政府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不断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除了上述重点工作以外,我们还将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逐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治理保障能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为黄蒿界镇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我们相信黄蒿界镇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一定会早日奔小康,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在线交流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如果广大网友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登录靖边县人民政府网站留言,我们将及时为大家解答,那么今天的节目到这就结束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刘   静: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