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破难题补短板  全方位挖潜力提质效锚定目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靖边县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5-07-28 09:33:10 来源:统计局 作者: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锚定“八场硬仗”不放松,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全县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初步核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62.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56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67.15亿元,增长12.7%,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6.26亿元,下降0.2%。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7%99.5%-1.2%。非公经济增加值80.61亿元,占GDP比重30.7%

一、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从生产供给看,主要领域发展稳中有进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8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分别增长3.2%4.9%1.4%4.0%。瓜果蔬菜稳产保供。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08万吨,同比增长3.4%;瓜果类1.61万吨,增长0.2%。畜牧产能整体下滑。猪牛羊禽肉产量1.44万吨,同比下降3.2%,其中,猪肉、羊肉产量下降4.4%4.2%,牛肉产量增长24.1%。二季度末,生猪存栏8.70万头,同比下降29.7%;出栏9.34万头,下降9.9 %。羊子存栏99.03万只,同比下降7.5%;出栏41.29万只,下降8.2%

——第二产业支撑明显。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三大门类协同发力。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同比分别增长4.7%2.7%80.4%,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91.52.8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四增一降。原油产量117.48万吨,同比下降2.1%;原油加工量280.87万吨,增长6.2%;天然气产量29.21亿立方米,增长13.4%;聚烯烃产品107.94万吨,增长6.9%;发电量54.77亿千瓦时,增长144.0%。建筑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建筑业增加值7.01亿元,同比增长12.2%,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4.2%,拉动第二产业增长0.6个百分点,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4.7%

——第三产业趋稳发展。上半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较一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除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金融业呈下降趋势外,多数行业保持增长,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4.6%0.8%10.2%2.9%7.1%。分别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50.10.20.22.3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视角看,投资消费活力逐步释放

——投资保持高位增长。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5%。二三产业竞相拉动。从投资产业结构看,二产投资同比增长16.3%,三产投资增长162.9%,分别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8.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从投资内部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1.2%,制造业投资增长56.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8.4%,分别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63.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向好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8.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商品房销售额4.46亿元,增长28.7%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8亿元,同比增长8.0%,较一季度加快4.4个百分点。限上限下同步发力。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亿元,同比增长10.2%,较一季度加快3.8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7.24亿元,增长7.1%,较一季度加快4.8个百分点。重点商品销售支撑有力。全县占比较大的限上商品零售额八增一降,其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书报杂志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中西药品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增势良好,同比分别增长17.1%20.7%18.6%458.4%29.1%157.7%6.3%,合计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个百分点。

(三)从改善民生看,民生保障基础稳步夯实

——财政支出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2亿元,同比下降14.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96亿元,同比增长5.2%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7.24亿元,同比增长12.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9.22亿元,增长15.1%

——居民增收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9元,同比增长4.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65元,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35元,增长5.7%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但同时也要看到,部分重点领域发展依然承压,总体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全县经济向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养殖产业预期回温遭受冲击。一是生猪产能持续收缩。在全市产能调整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预计全县生猪市场将持续面临供大于求压力,一方面,全县规模化养殖水平不足;另一方面,生猪均价持续低位运行(同比下降9.9%),受制于规模化短板难以快速补齐、中小户抗风险能力薄弱等因素,生猪产业仍将长期处于深度调整阶段。二是羊子养殖持续低迷。我县作为全市羊子养殖的主力军,受活羊和羊肉价格下跌、牛羊肉价格剪刀差持续收窄(价差由去年同期的12.94公斤收窄至1.75公斤)影响,羊子养殖效益持续下滑、散养户加速退出。上半年,全县羊子存栏、出栏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0.613.2个百分点,羊肉产量增速下降19.0个百分点,羊子养殖受到较大冲击。

(二)工业产业强劲支撑压力巨大。一是采矿业或将持续承压。受可开采区块趋于饱和、油井投资不足的影响,原油产量持续下滑,后续发展潜力不足。二是县属企业整体支撑不足。从企业规模来看,县属规上大中型企业仅有5户,其余67户县属规上企业产值占比仅为10.0%。从经济效益看,上半年,县属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22.89亿元,营业收入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三是县属企业产能释放不足。从6月报表企业来看,县属停产(半停产)企业17户,其中停产7户,半停产10户,当月产值合计同比下降73.2%,下拉县属规上工业企业产值 1.1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由负转正面临挑战。一是受个别行业下拉明显。因民营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核心竞争力方面与国有企业差距凸显,我县油服企业中标率逐年下降。上半年,占第三产业增加值16.0%的开采辅助性活动同比下降13.1%,下拉第三产业增速3.5个百分点,下拉作用明显。二是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在煤炭市场不景气和浩吉铁路运费居高的背景下,上半年,占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7.0%以上的煤炭制品销售额下拉限上批发业增速12.0个百分点,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3.4%。三是对个别企业依赖度过高。从全县18家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来看,陕西延长物流仓储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占整体行业比值长期处于高位(上半年占比为31.4%)。上半年该企业因业务调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5%,下拉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1.0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持续走高任重道远。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拉动不足。上半年,全县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0.42亿元,同比增长48.2%,拉动全县投资增长仅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领域亟须弥补。二是对重大项目依赖度过高。上半年,全县在库项目595000万元以上项目剩余投资366.44亿元,占全县剩余总投资的98.6%,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依赖大项目拉动的局面没有改变。三是部分项目数据上报滞后。受部分新开工项目资金到位不足、前期手续办理时限较长以及部分续建项目工程验收、资金结算滞后等因素影响,当前该部分项目已完成的实际投资额均将延期上报。

三、下阶段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及建议

下阶段,全县上下要切实扛起责任,客观清醒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锚定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积极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振信心预期,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力争在“半年稳”基础上实现“全年好”,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重创新、扩规模,夯实高质量发展之根基。一是助力规模化养殖开拓新市场。鉴于近年来消费者对畜禽冰鲜产品的青睐,倒逼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和屠宰企业产业链重构,支持养殖场(企业)在生产、运输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冰鲜市场需求。二是探索养殖业降本增效新路径。强化技术支撑,在环保与成本双重压力下,探索生态循环与环保模式创新,引进牧草种植结合发酵饲料技术替代部分饲料,形成“牧草-饲料-养殖-粪肥-牧草”的闭环系统,降低环保处理成本的同时创造额外收益,为中小养殖场(户)降本增效寻求新路径。三是积极构建养殖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养殖业模式创新,助力中小养殖户从单打独斗向命运共同体转变。通过养殖户结构重组和融资模式创新,运用“信用贷款个人担保”等方式解决中小养殖户资金约束问题;通过共建共享生产销售数据、统一技术培训等形式助力散户养殖户向规模化养殖发展。

(二)扬优势、育潜能,稳住高质量发展基本盘。一是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需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原油加工、聚烯烃、新能源发电等优势产业,带动先进制造业突破提升。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改,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改善产品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持续巩固工业基础能力。二是聚焦无人机制造、玄武岩等新材料制造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本地配套和创新研发,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持续做好重点企业入库纳统工作,加大对已建成或即将投产工业项目入库纳统的指导,特别要做好陕西亿华、长安电力靖边新能源、榆林荆能等重点拟达规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达规一户、入统一户,为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三)优结构、强招引,强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领域投资,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发挥好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加大消费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投资效益提高和消费扩容升级的良性互动。二是更多举措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依照民营经济“31条”文件精神,以切实可行的举措主动聚焦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困难,旗帜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进一步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释放市场空间、释放政策红利,落实好各项降本减费、纾困解难政策措施,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扩内需、促消费,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潜能。一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以消费为牵引和动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经济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讲好故事、穿珠成链,持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市场、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加速将靖边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三是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发展数字经济“互联网”新模式,积极开发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提升养老、托育、体育、文旅等服务供给质量,打造具有创新、跨界等特点的新型融合消费业态。四是继续实施消费补贴政策,保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及国家补贴的政策持续性,科学运用消费券、“两新”政策等刺激工具,挖掘“夏日经济”“假日经济”潜力,最大限度激活消费市场潜力。

[网络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