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规划启动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县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1365”战略部署,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加强项目谋划筹备,狠抓项目建设进度效率,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一、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去年一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同比增速高达152.7%,这一高基数使得本年投资增长压力剧增,实现正增长的难度大幅提升。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2%。
(一)项目投资:主导地位与下行压力并存。一季度,项目投资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完成投资额36.3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7.4%。然而,与上年同期相比,项目投资出现了下滑态势,同比下降4.6%,直接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4.6个百分点,成为影响一季度投资增长的关键因素。
(二)房地产投资:增速惊人但占比有限。一季度,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0.95亿元,同比增长4277.9%,高增幅一方面是因为上年同期数较小,另一方面受益于新进房地产项目的拉动。然而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仅为2.6%,拉动全县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但因其占比相对较小,对全县固定资产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
(三)民间投资:强劲增长,挑大梁稳投资。一季度,全县民间投资成绩斐然,成为投资领域的一大亮点。完成民间投资额22.52亿元,同比增长1080.6%,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60.5%,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1个百分点。高增幅主要受益于榆横矿区南区红墩界煤炭项目。相对于民间投资,国有控股项目同比下降59.3%,下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6.3个百分点。
(四)工业投资:首次出现负增长。一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形势严峻,呈现负增长态势,共实现工业投资35.19亿元,同比下降5.8%,这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局面。从行业分布来看,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占比较高。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额26.16亿元,占工业投资额的比重为74.3%,增幅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3%,下拉工业投资20.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完成投资额8亿元,占工业投资额的比重为22.7%,增幅较上年同期增长183.6%,拉动工业投资13.8个百分点,高增幅主要受益于风电项目的集中开工建设。
(五)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长态势凸显。一季度,全县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4亿元,同比增长53.8%。从行业来看,受益于全县道路建设的大力投入,道路运输业表现突出,同比增长73.7%,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155.4%。
(六)建安投资:负增长态势凸显。一季度,全县建安投资形势严峻,共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投资6.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4.5%。下降态势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续建项目前期建筑施工阶段已结束,进入设备购置阶段,使得建筑投资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开工项目投资额中其他费用(如土地出让、项目前期咨询费、勘察设计费等)占比较大,建筑工程投资较小,导致全县建安投资呈现负增长态势。
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几点建议
整体来看,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新入库重大项目不多,新增动力有限。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具体建议如下:
(一)强化项目谋划筹备,保证投资稳定增长。新开工项目是投资增长的新动能,优质的重大项目是投资增长重要支撑,必须加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才能保证投资稳增长。当前需立足我县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投资大、带动作用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项目,着力解决好新增动力有限的问题。同时,要在谋划项目时积极协作,有效缩短项目的谋划、招商、落地和推进周期,确保入库项目数量和规模,增强投资增长的活力和后劲,保障全县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二)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狠抓项目推进落地。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工作专班需进一步做好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的统筹调配。动态跟踪项目需求,统筹协调土地、能耗、环境指标等资源配置,压缩项目审批时限,提高项目落地效率,降低项目落地成本。
(三)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着力增强民营企业投资能力,释放更多民间投资活力;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支持民间投资参与民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制造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领域,着力畅通经济循环,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让民间资本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大发展。
(四)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项目牵头单位要履行好牵头职责,做好在建项目投资建设进度服务,深挖已开工项目投资潜力,处理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推进;各镇(街道、便民中心)及相关单位要做好配合协调工作,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