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靖边县文化馆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8-01-15 10:06:08 来源:县文体广电局 作者:文广局
【字体大小:

2017年靖边县文化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文广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一抓二促三必须”活动,大力加强党建工作,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基层,积极承办、协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主线,积极开拓群众文化服务领域,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靖边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严抓党建、砥砺前行,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今年以来,我馆大力加强党建工作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发展计划,并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办法和措施,确保开展党建工作目的明确、有章可循,确保开展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多样化、制度化、透明化、有效化,确保党建工作抓之有效、行之有果。

今年精准扶贫工作是全县上下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上级要求,我馆帮扶靖边县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王克浪沟村精准脱贫。经我馆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由闫志雄馆长任组长、李彦鹏副馆长任副组长的靖边县文化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扶贫小组在没有专项经费的情况下,全体工作人员众志成城、砥砺前行,积极安排部署,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做到贫困户精准识别,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实现王克浪沟村精准脱贫。并且我馆副馆长李彦鹏、办公室主任代晓岗、干事刘前等三名同志应上级要求进驻王克浪沟村开展扶贫工作,其中代晓岗同志被任命为王克浪沟村第一书记兼任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队在该村基建设施不完善、村委班子不健全、村民结构复杂的情况下积极工作,制定了精准脱贫一系列相关的规划、计划、方案。并以普查的方式走访了该村224户926人,真正了解到村民的收入水平并备案建档,使扶贫工作得以高效有序开展。近一年来,驻村工作队切实完成了以下工作:

1、精准识别全村224户926人,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44人。

2、10户贫困家庭解决住房保障问题已达7户,剩余3户预计在2018年解决。

3、协调解决王克浪沟村王克浪沟小组油井用水补偿款120万元,目前补偿款已发放到位。

4、协调交通局完成“村村通油路”项目,新建公路2.3公里。

5、帮助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小额无息信贷19万元。

6、维修解决王克浪沟村村委处故障高抽站,现已能正常供水。

7、在王克浪沟村引进黑谷子谷类作物,种植面积达200亩。

8、帮助王克浪沟村苗家沟成立山地苹果合作社。

9、帮助王克浪沟村茨湾塔山地核桃合作社向林业局协调解决化肥2吨。

10、帮助建档立卡户进行产业扶持(羊子养殖)。

11、帮助王克浪沟村村民推修宽幅梯田300亩。

12、帮助王克浪沟村党组织脱去“软弱涣散党组织”帽子。

驻村工作队在本单位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协调县水利、电力、农业、林业、民政、财政、城建、交通等相关部门,切实帮助王克浪沟村解决了各种问题及困难,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有声有色、成效显著。

二、强化学习、完善制度,打造特色文化。

加强我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开展我县群众文化服务的根本。今年以来,我馆大力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来提高全馆人员整体素质,并激励全馆党员、干部职工及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全县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学习活动和“一抓二促三必须”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业务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全体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严格考勤制度,提高思想觉悟,不断改变工作作风,使得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1、 配合文广局举办春节文化系列活动

春节期间,我馆全体人员积极配合文广局举办各项文化活动,使全县人民过了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

(1)组织秧歌队在县城主干道进行巡回表演,主要展示我县非物质文化精品,有跑驴、霸王鞭、跑旱船、舞龙、舞狮等。

(2)组织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边说书”传承人、民间艺人在县文广局二楼开展“靖边说书”专场文化惠民演出,受到了市、县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3)组织我县22支优秀广场舞代表队在县体育场进行展演。

同时我馆组织靖边跑驴、靖边二贵摔跤团队赴榆林同张有万参加世纪广场闹元宵节活动。

2、举办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为庆祝中国首个自然和文化遗产日,6月9日,我馆在县政府广场举办了首个“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向全县人民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弘扬了我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开发了我县文化资源。

3、继续做好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为满足我县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年初以来,我馆在广场、社区、学校及基层乡镇举办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二十余场,演出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4、做好参加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各项工作

为积极参加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有效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我馆精心组织、认真编排,成功举办了多项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相关配合活动:“第三届陕北民歌大赛”靖边选拔赛、“舞动榆林广场舞大赛”靖边初赛、“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奖”比赛等。

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期间,我馆积极承办了“夕阳红”社区传统秧歌广场舞展演、“靖边拥抱世界”非遗展演“陕北说书”专场、“激情广场大家唱”等多项活动,为成功举办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做出了积极贡献。

5、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年初,我馆派出办公室主任代晓岗同志就关于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在北京进行了学习和培训;王晓瑞同志参加了省艺术馆举办的小戏小品创作培训和舞蹈(秧歌)培训;刘前同志参加了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的培训;李玉东、苗海平同志参加了榆林市文广局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培训;王雄同志参加了由省艺术馆举办的全省群众合唱技法培训;闫志雄、马艳艳、王雄、王婷等四名同志参加了由榆林市群艺馆举办的有关群众文化的相关培训;闫志雄同志参加了由省艺术馆举办的全省文化艺术馆馆长年会和音乐创作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为我馆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同时委派我县民间艺人贾彩霞及“靖边剪纸”传承人李凤英在陕西省师范大学参加由文化部和教育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刺绣艺术培训班;“靖边泥塑壁画”传承人米占富及高斌在陕西省师范大学参加由文化部和教育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泥塑艺术培训班;“靖边剪纸”省级传承人马志芹参加由陕西省艺术馆举办的“全省三区剪纸提高班”培训。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我县传承人和民间艺人专业水平,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积极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为贯彻中、省、市关于“两馆”免费开放的要求,更好的实施“两馆”免费开放工作,全年以来,我馆精心组织了以下培训活动:

1、4月25日至4月28日,我馆邀请省级专家余继荣对我县文化骨干及书画爱好者进行为期四天的书画培训。

2、5月15日至21日,我馆邀请省级传承人华月秀、马志琴对各剪纸爱好者进行指导和培训,使得我县非遗项目靖边剪纸得到更好了传承与发展。

3、8月4日至8月5日,我馆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歌舞团团长尚平教授对我县声乐爱好者进行指导和培训。

4、10月21日至22日,我馆邀请“靖边跑驴” 国家级项目传承人张有万先生、市级项目传承人祁桂芳对我县广大“靖边跑驴”爱好者进行讲座和辅导。

五、非遗工作扎实有效。

1、年初,我馆成立非遗申报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搜集、整理、采访、拍摄和撰稿,历时5个多月,将“王贵与李香香的传说”、“羊羔山与广羊湾的传说”、“金鸡沙的传说”、“靖边方言”、“靖边陶瓷制作技艺”、“靖边面塑艺术”、“靖边纸活”、“靖边木雕”、“靖边冯记油坊压榨技艺”、“镇靖油坊压榨技艺”、“靖边党家铁匠制作技艺”、“靖边古建筑营造技艺”、“陕北王氏裘皮制作技艺”、“靖边庙宇文化”、“靖边理气仪(罗盘镜)”等四个类别15项非遗项目公布为靖边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公布了陈秀贵、马志廉、罗平、王江、闫小红等14人为靖边县第一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将“统万城的传说”、“陕北王氏裘皮制作技艺”、“靖边柳编”、“靖边古建筑营造技艺”4项公布为榆林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绩喜人;将“三边柳编技艺”、“陕北裘皮制作技艺”等2项公布为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靖边信天游”、“靖边剪纸”申报资料也在进一步搜集、整理当中。

2、举办各类活动,对我县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和辅导。

今年以来,在我馆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由于活动场地不足,设施设备陈旧、短缺等问题,导致很多活动不能顺利进行,文化馆专业人才配备不合理,各项经费严重不足给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而文化工作作为一项全面提高全县软实力的基础性工作,我馆全体工作人员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努力促进靖边文化软实力再上新台阶,不断为靖边文化事业和文化领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网络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