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博物馆位于五台森林公园内,原拟建为县林业史馆。为了加强文化建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2015年 3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改建为靖边县博物馆。该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土建、广场、停车场于2014年底完成并通过验收。展示、陈列等工程于2015年8月初全面开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目前柜内文物已经布展结束。
靖边县博物馆总面积为12238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为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主展厅面积约1600平方米,临时展厅面积300平方米,非遗展厅面积120平方米,库房面积 180平方米,二楼为办公区及保护、研究、修复场所,共计500余平方米。我县原有馆藏文物1280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0件(组),二级文物19件(组),三级文物288件(组)。在省、市文物局的支持下,从省、市考古研究单位调回我县出土文物454件(组),现有文物共1734件(组),其中博物馆布展文物 600余(件)组。
经过省、市、县专家学者多次讨论和修改,博物馆陈列大纲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展览定名为“夏州故地、塞上边城”。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文明之光——靖边地处河套地区,无定河、大理河流经本地,是远古人类理想而重要的繁衍生息之地。考古和历次文物普查显示,这里史前遗址遍布、早期人类活动痕迹众多,有力地证明了靖边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第二单元:边关烽火——自战国至明,靖边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边关重地,战国秦、秦王朝以及明代长城均穿境而过,它们为抵御外敌,保境安民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如此,金戈铁马与烽火狼烟始终不绝于靖边的历史。
第三单元:多元融合——古代靖边作为边塞之地,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并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一直没有中断,人员迁徙频繁、“互市”交流兴盛,使靖边成为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重要的融合之地,从而使靖边文化面貌呈现出多元化特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