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走进靖边>印象靖边>图说靖边>正文

无定河之春

发布时间:2025-07-03 08:31:53 来源:县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作者:刘俊宏
【字体大小:

耙耱工具

这地方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区,故春季较渭河以南地区稍晚,往往阳历3月14日~6月23日为春季。

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为孟春,节令大致在春分、清明前后。日平均气温2~3℃。冰融雪消,地面解冻,冬眠动物苏醒,草木发芽,春耕春播开始,豌豆、春小麦入种,又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

4月下旬到5月中旬为仲春,节令正值谷雨、立夏前后,日平均气温9~10℃。野草丛生,杨柳披翠,归燕结巢,春风渐少,杏、桃、梨、果树次第开花,农民开始播种玉米、谷子等作物。农谚有“立了夏,风死下”的说法。

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为季春,节令大致为小满、芒种前后,日平均气温15℃左右,是农家播种大好时机,黑豆、洋芋、瓜菜等作物都在这时期下种。农谚说:“小满前后,栽瓜种豆”“芒种前,乱种田;芒种后,只种糜子不种豆”。

故每年4月下旬,谷雨、立夏前后,农户开始正式耕地播种。但20世纪的百年间,皆沿袭粗放的传统耕作方法,事农者清明节后始插铧播种,及苗长,施耘锄三次,初拔苗,再除草,最后收获。山地区种植糜、谷,先将种子和粪搅拌均匀,然后用拿粪斗装上,由一人挂在胸前,跟着犁冲开的沟,再将拌种的粪溜在犁沟内,称为“抓粪”。还有一种是将拌种的粪按“遍纳空”撒在地上,然后用犁犁过,俗呼“排粪”。豆类作物大都采用穴播或点播。水田种植糜、谷、麦类一直采用撒播,先将粪翻在地内,然后耙成畦田,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田内,或用三叶耙划开壕沟,点种后掩埋。

传统耕作工具有耕翻工具、耙耱工具、整地工具、播种工具、整压工具、中耕工具、施肥工具、施肥工具、植保工具、收割工具、运输工具和脱离工具等十余类。加工工具则有石磨、石碾、石碓、铡刀等。

耕翻工具主要有镢头、铁锨、耩子和步犁。铁锨、镢头属手工工具,用于开荒、翻地。耩子由牲畜牵拉,每天可耕翻地3亩多,耕深3~4寸,步犁比耩子耕得较深一些,耕过的土地既平整又合墒。

耙耱工具主要有木头滚子、柳木排子,由畜力牵引,耙、耱翻耕过的土地。另有木榔头,为旧式手工工具,用于打土坷垃。

整地工具主要有铁耙,系手工工具,用作耙畦埂和平整畦地。

播种工具,旧式播种工具主要是双腿耧,双腿间距离7~8寸,由畜力牵引,主要用于播种麦、糜、谷、麻等作物。

整压工具有旧式的小石滚子和腰耱,与耧配合使用,由扶耧人腰间系绳子牵引,用来整压播种后的土地,使其平整合墒。

中耕工具主要有大、小锄。小锄用于锄蔬菜、谷子等密植作物,大锄用于锄山、滩、涧地稀植作物。

施肥工具,以旧式抓粪斗子和铁锨为主。

植保工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无此种器具,后引入喷雾器。

收割工具有用于收割糜、麦等细秆作物的镰刀,收割玉米、高粱等粗秆作物的砍镰,收割谷子的钎镰(谷钎子)。

运输工具60年代前以木轮车(有栽辐式大花轮车、木板轮的“二饼子”车和小木单轮推土车等3种)为主,以后木轮车逐步为胶轮平板车、胶轮马车所取代。

脱粒工具有连枷和碌碡。连枷属手工工具。碌碡由畜力牵引,通过挤压作用使庄稼脱粒。打场、扬场的辅助工具有木杈、木锨、花筛、扫帚、簸箕等

其他人畜的米面和饲料加工工具有石磨、石碾、石碓、铡刀等。石磨,主要工作部件是磨盘,工作面上刻有磨沟。工作时,谷物在转动磨盘和固定磨盘之间被研磨成粉。转动磨盘的动力畜力或人力牵引;七十年代中期,村庄出现了柴油机带动的机器碾、磨;石碓,亦称石窝。农户普遍都有,是一种原始的舂米工具。县境农村把它作为机械加工的辅助工具,农妇常常利用工余时间,把极少量的米杵臼成细粉,制作糕或馍等食品。

铡刀,牲畜饲草加工器具,由铡床和一长形刀构成,铡草时,一人蹲卧双手束草置于铡床,另一人站立执刀上下启合把草束切成碎末。

需单独说明的是浇水设施,在无定河流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筑起水坝,在两岸修出台地,用柴油机抽河水浇灌农田。自八十年代后,人们用传统的耕翻器具和架子车,将沙地和灌木地修整成小块农田。因为没有浇灌设施,只能自行掘水井。其时两岸水位浅,多为沙地,挖一两米即能见水。水井挖成后,用沙柳编成圈框井壁,再用称杆(桔槔)吊水。因水井浅,水量少,渗一夜才能积十来八桶。夏季天旱时,大清早起来吊水,一口井浇三畦五畦,水干后换到下一口井。一口井每天跑三回。几年后水位下降,不得已打成深井,换成用辘轳浇水。一口辘轳井,浇七八亩地。一天要绞几百上千桶,极其辛苦。

2000年以后,随着公路网、电网完备、机械化发展以及灌溉技术的进步,传统耕作方法和农具逐渐弃用。

以前玉米秸秆收割后,地里会留下一个个六七寸高的茬。春耕时,这些茬容易绊断犁铧,或是拉断牵犁的绳套,以及压住种子刚冒出头的嫩芽。一俟天气转暖,冻结的土地消融,第一件要做的,便是用镢头把玉米茬一个个挖起,磕掉茬根的土,用耙子搂成堆,生火烧掉。当暖意融融的田野冒起一缕缕青烟,表明这一年的农事正式开始。现在有四轮车带动的犁铧,直接将玉米茬翻到地里,使之再变成庄稼的肥料。以前牲畜拉的犁铧,一亩田耕一日,现在四轮带动着犁铧,耕五十亩田也不过四五个钟头。

以前清明节前后,要把猪圈、羊圈、牲口圈里板结的粪挖起、打散,铲上牛、驴或骡子拉的架子车送到田里,往往送上半月,尔后再用铁锨将粪土均匀地扬开,买来的化肥,则在播种时随种子点进地里。现今有撒肥机和固态撒肥机,只需一个下午的功夫,就能将粪和肥全部撒到五十亩地里。

以前平整土地的小石滚子、腰耱、木榔头,现已全部弃用,因为有了耱地机,且效率惊人,五十亩地不过两三个钟头

以前的铁耙,待土地大致整平后,会用来搭畦埂,以使水均匀地渗透到每个角落,让每株庄稼都能吸收。遇到天旱,数百口机井昼夜不息,人守着畦口,待浇满一畦再换到下一畦,不分昼夜。现今有了渗灌设施,一条主管道连着上百条毛细血管式的渗带,播种时即敷设完备,每条渗带可管两行玉米,既省水又省事,到旱季只需合上电闸,届时起来关闸即可。一个农民种几百亩田,所耗费的精力和心力,还不及从前种十亩。

一切机械和技术的进步,现今都能飞速地应用到田间地头,一切希望的种子在犁铧翻起的泥浪中播下,一切富足和丰裕的梦想都在无定河的春天萌发新芽收获呢!自然在秋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